你的位置:棋牌提现 > 新闻动态 >

当时人都把宋高宗赵构当成中兴之主,但高宗的中兴是不值得一提的

发布日期:2025-10-11 22:53    点击次数:76

宋高宗的权术之道(一):成长经历塑造的帝王性格

南宋开国皇帝赵构(1107-1187年),字德基,是宋徽宗第九子、钦宗之弟。这位在历史上颇具争议的帝王,其性格特征与早年经历密不可分。让我们从几个关键事件来了解这位帝王的成长轨迹。

第一次历史亮相发生在金兵围困汴京之时。当时年仅19岁的康王赵构主动请缨,与张邦昌一同前往金营为人质。在军营中,这位年轻王爷表现得镇定自若,谈笑风生。表面上看是临危不惧,实则暗藏玄机。据史料记载,赵构在金营中亲眼目睹了金兵的精锐强悍,这种震撼在他心中埋下了恐惧的种子,成为日后畏金如虎的心理根源。

人质生涯并未持续太久,赵构很快被肃王替换回国。但这段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影响:一方面见识了金军的强大,另一方面也让他对武力对抗产生畏惧。这种心理阴影直接导致他日后面对金兵时,第一反应总是逃避而非抵抗。

命运很快给了赵构第二次考验。当金军再次南下时,钦宗派他出使议和。行至磁州时,随行的刑部尚书王云竟被愤怒的百姓活活打死。这一幕给年轻的赵构带来巨大冲击:原来百姓的怒火可以如此可怕!这件事不仅让他放弃了出使计划,更在他心中种下了对民间力量的深深戒备。

展开剩余53%

汴京陷落后,作为唯一幸存的皇子,赵构在南京(今河南商丘)被拥立为帝。这位新登基的皇帝很快展现出了逃跑专家的特质——金兵一来就立即南逃扬州。然而命运又给了他沉重一击:在扬州遭遇突袭的混乱中,赵构因过度惊吓丧失了生育能力。

南渡后的统治同样危机四伏。建炎三年(1129年),杭州爆发了震惊朝野的苗刘之变。这场由将领苗傅、刘正彦发动的兵变,不仅逼得赵构短暂退位,更导致他失去了唯一的子嗣。有野史记载,当时赵构可能已丧失生育能力却不自知,在权臣建议下竟默许了亲生儿子的死亡。

从这些经历可以看出,赵构的性格是在一次次危机中逐渐成型的:对金军的恐惧、对民间的戒备、对武力的不信任,这些特质共同塑造了他日后主和避战的执政风格。就连他引以为傲的书法造诣(著有《翰墨志》),也带着父亲徽宗的影子,仿佛在提醒着那个未能守护住的家国。

值得一提的是,赵构去世后,朝臣原拟追尊为世祖,但因礼制问题最终定为高宗。虽然当时被视为中兴之主,但后世史家多认为,与其他中兴帝王相比,赵构的作为实在乏善可陈。

(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)

发布于:天津市